[2]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勇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2]当初,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担当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超出别人的五项好处,只要一项弊端。美发高大是好处,精于骑射是好处,才艺双满是好处,能写善辩是好处,刚毅勇敢是好处。固然如此却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好处来礼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敦睦相处?如果然的立智瑶为担当人,那么智氏宗族必然灭亡。”智宣子置之不睬。智果便向太史要求离开智族姓氏,另立为辅氏。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难堪,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成乎!蚋、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乌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以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宗子叫伯鲁,季子叫无恤。赵简子想肯定担当人,不知立哪位好,因而把他的平常训戒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别离交给两个儿子,叮嘱说:“好好记着!”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丧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谙;诘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因而,赵简子以为无恤非常贤德,便立他为担当人。
呜呼!君臣之间的礼纪既然崩坏,因而天下便开端以聪明、武力相互争雄,使当年受周先王分封而成为诸侯国君的圣贤后嗣,江山接踵灭亡,周朝先民的子孙灭亡殆尽,岂不哀伤!*
赵简子派尹铎去晋阳,临行前尹铎叨教说:“您是筹算让我去抽丝剥茧般地搜刮财产呢,还是作为保障之地?”赵简子说:“作为保障。”尹铎便少算住民户数,减轻赋税。赵简子又对儿子赵无恤说:“一旦晋国产生危难,你不要嫌尹铎职位不高,不要怕晋阳路途悠远,必然要以那边作为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