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七节 搞活流通[第1页/共4页]

的确,从两边的交来往看,澳洲人对大员的荷兰人毫无歹意。并且可谓美意实足:荷兰人不但能够到高雄采购各种新奇的食品来弥补匮乏的给养――还能买到各种消遣品:雪茄、酒类和饮料。如果情愿出大代价的话,还能买到消暑的冰块。乃至于巴达维亚方面以为无需再向大员运送补给品,除了火药和枪炮以外,高雄“甚么都买获得”。腾出的舱位能够运输更多的贸易商品去买卖。

对本地海主的清除,并不但仅为了把持贸易――作为元老院来讲,只要促进贸易畅通,才气为下一步的社会鼎新供应更好的根本,固然元老院大能够把持台湾岛上与荷兰人的贸易,却并不这么做。(未完待续)

大员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和临高之间的贸易港口,在签订两边的贸易合约以后立即摆脱了畴昔那种半死不活的状况。比起朝令夕改,不竭提前提的郑芝龙个人来讲,澳洲人的“左券精力”非常到位,在履行条约上分毫不差――当然,他们对别人的履行条约也一贯要求严格。汉斯?普特曼斯本来对翻开大员的局面信心不敷:在他看来中国贩子过于奸刁,一贯背信弃义,不消武力为贸易保驾护航很难获得大的冲破。而不幸的是中海本地的局面如此的狼籍,公司在东亚可供安排的武力又过分的微小。

自从高雄开埠以后,澳洲人的供货周期不竭缩减――汉斯?普特曼斯很快发明,澳洲人在高雄建立了中转堆栈。积存了大量的商品。他一度也曾经想过如果能够通过突袭篡夺高雄的话,不但能够获得丰厚的战利品,更能为公司添上一颗灿烂的明珠:比起只要一座城堡和几座炮台的大员来,高雄但是愈来愈像一座真正的都会了。

“表兄说那里的话,大员的买卖是被郑芝龙把持的,等闲的贩子如何敢到这里买卖?现在郑家一败涂地,大伙又不是傻子,天然都要到这里来发财了。”

成果就是荷兰人愈来愈依靠高雄的物质供应,垂垂的大员的荷兰人穿上了高雄被服厂制作的用输入的荷兰麻布缝制的笠衫、衬衣和长裤,穿戴临高制造的藤制凉鞋。戴着藤编的凉盔,这些比荷兰人本来累坠又闷热的衣服更合适福尔摩沙的气候。荷兰人也大量饮用起临高出品的朗姆酒、盐汽水和格瓦斯来。

东山居号就在如许的氛围下驶入了台江。

装完糖货,东山居号就拔锚开船――围头湾现在是是非之地,少逗留为妙。东山居号一起向西,往大员航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