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西晋法政奇才刘颂:一个在乱世中“硬刚到底”的耿直BOY[第2页/共3页]

6、汗青评价:法治抱负国的“唐吉坷德”

肉刑欲正百姓泣,独抗龙鳞谏骨巍。

元康元年(291年),贾南风导演的“宫廷大逃杀”正在热映。当百官忙着站队时,刘颂带着卫兵死守大殿,硬生生把政变现场变成了法治鼓吹片拍摄现场。过后新老板要给他升官,他却取出一本《晋律修改案》:“升职不急,先聊聊司法鼎新?”

4、肉刑爱好者的“妖怪提案”

如果给西晋的宦海拍一部职场真人秀,刘颂绝对能靠“硬核操纵”稳坐C位。他是西汉皇族后嗣,却活成了“法律狂人”;他主张规复剁手砍脚的肉刑,却被百姓称为“彼苍大老爷”;他敢在权臣篡位时当众唱反调,气得反派直跳脚却拿他没体例。明天,就让我们穿越回1700年前的洛阳城,看看这位在“八王之乱”前夕对峙“法治信奉”的奇男人,如何用平生归纳甚么叫“头铁的人生不需求解释”。

汉胄悬衡肃典威,廷平似水鉴玄晖。

如果说刘颂前半生是律政剧,后半场就是惊悚片——他竟然在西晋搞起了“肉刑答复活动”!在《请复肉刑疏》里,他算起了经济账:“现在极刑太多影响人丁增加,徒刑太轻罪犯每天逃狱。不如砍小偷的手、剁逃犯的脚,既能震慑犯法又能保存劳动力,完美!”吓得朝堂上的老臣们个人倒吸冷气。

要说刘颂的职场高光时候,还得看他当廷尉(最高法院院长)的六年。某日司马炎俄然抽查檀卷,发明尚书令史扈寅的“贪污案”证据链堪比筛子。刘颂顶着压力对峙无罪讯断,还搬出汉文帝期间的“法界顶流”张释之当案例:“当年有人惊了文帝马车,张释之只判罚金,这才是法治精力!”终究冤案昭雪,洛阳百姓个人点赞:“活张释之来了!”

2、职场菜鸟的“作死”初体验

更绝的是灭吴后的“抢功大赛”。王浑和王濬两大将军为军功吵得面红耳赤,刘颂拿着小本本现场算账:“王浑拖住吴军主力+1分,王濬先到建康+0.5分...”成果司马炎嫌他没给爱将王濬面子,直接把他“发配”去当京兆太守。没想到这哥们临行前还要上奏《治国十策》,气得天子边骂边批“准奏”。

回看刘颂的平生,的确就是行走的“法治冲突体”:他初创“罪刑法定”原则,比西方早1000年提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却同时推许看似蛮横的肉刑;他主张“君臣分权”,要求天子也不能率性判案,本身却敢抗旨赈灾。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