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时分,叶承天在新刻的竹简上补完了太极图。当第一缕阳光穿过银杏叶,照在"待十年后"的留白处时,他瞥见昨夜滑出的帛画正躺在石案上,画中怀瑾药篓里的紫芝幼苗,竟比昨日长高了半寸——本来医者留下的留白,向来不是等候弥补的空缺,而是让但愿发展的六合,让传承持续的,永不闭合的环。
"把稳墨迹渗了纸纹。"叶承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青竹纹袖口拂过案头时带起一缕沉香。这位年逾半百的医官手中托着半块碎瓷,恰是三日前在药王庙香案下挖到的残片,釉色与藏经阁梁上的孙思邈壁画同出一窑。当怀瑾昂首时,却见他另一只手正握着枚黄铜钥匙,齿纹间还沾着未剔净的香灰,在晨光里泛着陈腐的暖光。
- 服从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伤寒论》顶用于医治胸痹"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此处取其温通心阳、散寒止痛之效。
"紫芝孢子埋在银杏树根已经三年。"他头也不抬,刻刀在空缺处划出极浅的阴阳鱼表面,"你曾祖父在《采药图》残页里夹着的孢子,本年春分家然抽芽了。"话音未落,竹简边沿的旧刻俄然反光,那是十年前他随师父刻下的"精诚"二字,历经风雨,笔划间已沁入光阴的包浆。
药吊子在红泥炉上咕嘟作响时,叶承天取出罗盘校订方位:"子时服药,借天枢星适时之势,使药性随阳气升发中转病所。"当第一碗药汤喂给前来求诊的张姓船工时,陈怀瑾重视到患者左手寸口脉沉迟而涩,恰是父亲脉案中"心阳痹阻"的典范脉象。
暮色漫来时,叶承天从布袋里取出新采的银杏树皮,用银刀削下最内层的韧皮:"记着,需在子月阳气初升时取皮,刀要顺木纹而下,不成伤其活力。"月光漫过他手中的树皮,那些看似混乱的纹路,竟垂垂闪现出孙思邈衣袂的表面——本来真正的"药魂",向来不在珍稀药材,而在医者俯身察看时,眼中出现的、与草木共振的微光。
庚申年霜降后的第七日,陈家药铺的藏经阁里飘着细若游丝的墨香。阿林正用蝉翼宣纸拓印祖父留下的《云台采药图》残页,狼毫笔尖刚触到第三处虫蛀破洞,俄然发明三个相连的圆孔与一道斜痕竟构成了"炒"字的右上点画,再往下看,横七竖八的虫道鲜明拼出"煅、煨、淬"三个小字,墨迹在破坏处闪现出深浅不一的赭色,明显是先人用分歧年份的墨汁分层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