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假道灭虢[第1页/共3页]

王秉鉴游移了一下,还是勉为其难的出来奏道,“摄政王,关于北伐之事,我的疑虑有三。”

以王秉鉴为首的内阁、六部等一干文官倒是面面相觑,既不接口,也不同意。他们的态度很较着,就是不支撑北伐,但也不想出来和军方作对。

王秉鉴是受了方原的知遇之恩,倒也不是与都城朝廷有甚么深厚豪情。出来劝说也是迫于无法,不能不表态,这个乱臣贼子之名,他也不想背啊!

副帅赤古台常日里虽与景杰政见分歧,但在北伐的题目上,倒是定见出奇的分歧,“摄政王,这大半年在山东,我再练习了一万玄甲铁骑,兵士的战刀早已磨刀霍霍,朝廷那点软脚蟹的兵力,一战而定!”

王府上高低下有百来号人,大部分府里男仆女婢都是姑苏本地人,连同保护王府的五百锦衣卫,五百特战军,一共有上千人。

他提出的这个题目倒真是个题目,出师之名,说首要也不首要,有没有这个名号,两边军事气力明摆着的,战役的成果毫无牵挂。但,要说不首要,实在也首要,如果不学着满清大搞笔墨狱,单凭战刀焉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青史上更不会绕过这一笔,方原就是个犯上反叛的乱臣贼子。

方原又令施琅安排了一百艘战舰,驻扎在武昌府,封闭了夷陵、秭归一线的水路,断绝了流民出川之路。四川的张献忠,刘宗敏等人虽一时没闲暇去安定,但在西线也构不成任何的威胁。

方原口气也软了下来,沉吟道,“王阁老,实在我也不想与都城开战,已派了公主前去都城探亲,再次劝说陛下和谈。公主那方是以号衣人,我们这方是以战迫和。双管齐下,软硬兼施,压服陛下不要再做无谓的抵当。”

方原听了是大喜过望,朝廷接到这个动静,必定是进退失据。若应允方原出境,那就是引狼入室,开门缉盗;若不该允,方原便能够站上家国、民族大义的制高点。忠于朝廷,和忠于江山社稷,民族大义之间,方原挑选忠于江山社稷,民族大义强行进入京畿,便是名正言顺的出师之名。

李自成被打崩溃了,李自成在湖广、河南的地盘尽数光复,不肯投降,还想抵挡的流民也几近全被赶到四川。

方原是连连鼓掌,连声喝采,“好,献策这一计的确是神来之笔,王阁老,这一下该有了出师之名。”

公主去了后,方原令小苑暂代主持后院事件,他交给小苑上任的第一件任务就是,与王承恩共同,将王府迁徙到凤阳。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