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军政集会的主题,就是北伐的题目。
北伐是一项体系工程,既需求玄甲军在火线攻城拔寨,浴血疆场,也需求火线的物质后勤援助。军方一头热,火线文官一副事不关己的冷但是不成。
且不说青史如何誊写,起码在此次军政集会上,方原总不能开口承认,他就是要北伐灭了都城朝廷,就是要当了这个乱臣贼子。
以臣讨伐君主,本就是以下犯上,那里来的出师之名?!
景杰出来讲道,“摄政王,兵法所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军当趁着击败李自成的百胜余威,一举安定都城,同一天下!”
他提出的这个题目倒真是个题目,出师之名,说首要也不首要,有没有这个名号,两边军事气力明摆着的,战役的成果毫无牵挂。但,要说不首要,实在也首要,如果不学着满清大搞笔墨狱,单凭战刀焉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青史上更不会绕过这一笔,方原就是个犯上反叛的乱臣贼子。
方原调集统统军政高官来商谈,不是来听气势汹汹的请战,最想听的,还是北伐的难处。王秉鉴情愿提定见,提困难,那是最好不过,恰好集思广益,互有补充。
王秉鉴是受了方原的知遇之恩,倒也不是与都城朝廷有甚么深厚豪情。出来劝说也是迫于无法,不能不表态,这个乱臣贼子之名,他也不想背啊!
小苑令王承恩前去凤阳城先安排这些下人的住处,她本人则留在姑苏王府,批示宫女、寺人,男仆女婢清算行囊,筹办迁府。
王秉鉴道,“其一,之前监国太子囚禁了陛下,我军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自是天下影从。但现在陛下重登大位,我们北伐朝廷,摄政王可想到了出师之名?”
王府上高低下有百来号人,大部分府里男仆女婢都是姑苏本地人,连同保护王府的五百锦衣卫,五百特战军,一共有上千人。
这些男仆女婢,锦衣卫,军士里大部分早在姑苏府安了家,小苑颠末方原的首肯,公布了迁府的政策。情愿一同迁去凤阳的,连带家眷都能够一同迁去,由王府同一安排留宿。若不肯迁去的,每人发五两银子斥逐。
李自成被打崩溃了,李自成在湖广、河南的地盘尽数光复,不肯投降,还想抵挡的流民也几近全被赶到四川。
军方的一个主帅,两个副帅全都分歧的附和北伐,其他诸营统领固然在军中未曾表态。但三个统帅的态度,就代表着诸营统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