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左右为难的吴三桂[第1页/共3页]

方原、满清两方,到底孰强孰弱,也是他最优先考虑的身分。投降气力更强大的一方,关宁军能够最大限度上的保全;投降气力较弱的一方,关宁军明显就是成了传说中的炮灰。

方原自问这三个前提已非常优厚,独一令吴三桂会难堪的,估计就是关宁军接管改编这一前提。但,这个前提乃是红线,若改编都做不到,那关宁军与之前的军阀做派有甚么辨别?方原岂能花银子去养一群离开政权掌控的军阀?

其二是派人对山海关卫城的吴三桂的关宁军停止招降。

吴三桂心中已有计议,忙找来方原派来的使者周鉴,令他归去处方原回话。两边都是大明的军队,兵戎相见,不过是便宜了关外的满清八旗。不如两边在山海关以南的一片石约战一场,各派一千最强的军队出战。

吴三桂具有四万关宁军,说能决定天下的归属,也太看得起他。但山海关的归属,吴三桂还是能做主的。起码京畿这一仗的胜负,起码有一半系在吴三桂身上。

方原玄甲军的战力又如何呢?

这一场摸索之战,便能够决定军事气力的这一分该投给哪方,便投降哪方!

玄甲军确切在山东、辽东打败过满清八旗。但,以吴三桂看来,那是游击作战,是骚扰战,打了满清个措手不及。若与满清正面交兵,靠的是真刀真枪,游击战、骚扰战甚么的全不管用。玄甲军还能不能有上风,殊难预感。

另有一个最首要的考虑身分,就是军事上的考量,吴三桂是不能不顾忌。他是关宁军的统帅,不能不保全全部关宁个人的好处。

吴三桂一面令周鉴去处方原约战,一面还聘请满清使者范永斗到随军观战。他这是在和满清迟延时候,佯作应允满清的劝降,并情愿先派兵和玄甲军开战。

打败李自成的三十万闯军、孙传庭的二十万明军,倒是令人佩服的战绩。但李自成、明军的战力,和满清还是有相称差异的。换做关外的满清八旗八万雄师来,估计也能做到。当年的十省总督洪承畴在关内剿匪剿得风生水起,到了关外还不是打了个松锦惨败?

吴三桂这些日子也是摆布难堪,关内,方原的七万玄甲军到达了老龙头海城,派来了周鉴来当劝降使者;关外,满清天子多尔衮也到了山海关下,也派了之前合作过的晋商范永斗前来劝降。

一阵酷寒的夜风袭来,吹得吴三桂忍不住打了个冷颤,脑筋里俄然灵光闪过,百闻不如一见,既然摸不清玄甲军的战力,不如先约战玄甲军打一场小范围的战役,便可知玄甲军的战力强弱。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