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乌尔拉草原上的最后一场战斗2[第2页/共3页]

“很好,如果左恒松没有骗我们,那些贼人应当很快就会冲过来了。”

响箭带着令人牙酸的声音飞上半空。

遵循投降的叶尔登等人的说法,在鞑靼人的夜袭中,这类红羽哨箭代表“偷袭胜利,全面进犯”的意义。

“那些家伙还真来送命了。”

左恒柏用望远镜细心看去,迟缓逼近过来的牧民有一大半底子没有防具,乃至连像样的衣服都少。

当然,稠浊款式的鳞甲和西方常见的锁子甲是支流,明显,在乌尔拉,缉获西方人的铁甲比本身出产要轻易的多。

“鸣金,出兵,我们剩下的事情,就是守在这里,等左恒松把张元那混蛋送过来。”

“咻~~~”

另有带着弓箭、盾牌站在车厢顶上的灰衣兵,居高临下用粗大的步弓射击,也不是好相与的,起码骑射战术在这类对射中,根基属于找死的行动。

这类车队很像地球上西方殖民者在南非或者北美开辟经常用的大篷车,围在一起用火枪向外射击,只要弹药供应不出题目,冷兵器军队根基没有突破车阵的能够。

好处是,严格的草原糊口和不间断的战役,仍然促使着他们严格遵循各位台吉主子的号令――不遵循号令,是绝对没有活路的。

既有传统东方款式的札甲,也有华军几近向来没见过的,龙虾壳一样的板条甲。

这些牧民本来就穷,比来一年,底子没抢到过任何东西,反倒是被俄特勒亚的上风兵力狠狠清算过几次,叛变雅若琪琪格后,他们有遭到原仆人的追杀,糊口愈发艰巨,这一点,从装束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这类皮札甲防护力不次与质量稍差的铁甲,但本钱代价高贵,数量比较希少。

约莫半刻钟后,天气垂垂大亮,坐在车阵里,都能听到远方隆隆逼近的马蹄声。

一个红衣兵在尸身堆中挑遴选拣,过了好一会,他才对劲的从一个被虎羌拧断脖子的鞑靼十夫长身上找到一只红羽哨箭。

他们摸过来的时候没有骑马,现在天然也只能跑着归去,本来在这类环境下,能逃脱的人应是十不存一,不过华军并未追击。

铁甲兵数量未几,大抵有几百人,更多的精锐牧民设备的是玄色皮甲。

绝大多数人裹着又脏又破的羊皮袄,剩下的也不过是色彩素净的麻布衣裳――大抵是从西方不晓得阿谁权势手上抢来的。

一道玄色细线呈现在远方地平线上,那是约莫6000鞑靼马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