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旗兵和2个护马队手执团旗站在全团正火线。
“第一团的兵士们。我看到你们象高山大水一样打击而来,你们推倒、遣散了统统停滞你们进步的东西。你们的父母必然会为你们感到高傲!是的,兵士们,信赖你们的军官,用好你们手中的步枪和刺刀,我们能征服天下!”
走到掌旗兵面前。
守序纵马骑过步兵行列。
这是一杆带膛线的来复枪。
欧洲军队当然也设备了线膛枪,但没作为制式兵器,数量很少。
轻步兵均匀身高160cm,掷弹兵均匀身高170cm。
现在,守序从他们眼中仿佛看到有火在燃烧。
第一是装填速率太慢,为了包管枪弹能够扭转,必须将弹丸嵌入膛线,是以枪弹直径大于弹丸内径,装填枪弹时得用木槌把枪弹敲到位。
完成任务的线列步兵闭幕,他们明天打出约莫20次齐射,列队行进3千米,回营歇息了。厨房筹办了大块炖鲸肉,满满都是油脂,给兵士弥补体力。
铁制推弹杆目前环球只要联邦设备了,这根铁杆很硬,重1斤多,增加了兵士分外负重,但与加快装填速率比拟,缺点不值一提。
代价与可靠性共同决定了,滑膛枪仍然是联邦陆军的主战兵器,来复枪只用于设备轻步兵连中的精英弓手,他们更多是以散兵线而非齐射投入战役。
既然目标是让铅制弹丸楔入膛线,而铅很软,那保持枪管口径大于枪弹,但缩小最后的弹膛,装入枪弹后用铁通条用力捶打,铅弹变形扩大,一样能贴住膛线。
“是,元首。“
抛光的胸甲银光闪闪,军官胸甲镀上一层金边,胸前披着红色绶带。
各种带弹性件的刺刀连续被淘汰,题目都是可靠性差并且代价贵。
第二是膛线耗损很快,每次敲击都是在伤害膛线。
每名马队设备一把直剑和一对燧发手枪。直剑双面开刃,全长950mm,宽34mm,厚6mm,黄铜护手。
来复枪就不可了,膛线被摩擦烧蚀,枪管后部的钢棒接受最多的打击,利用寿命不高。并且这东西一旦坏了很难修。
线列步兵均匀身高164cm,个高的站在前排,矮的站后排。
战役中很多兵士丢弃了他们的背包,减轻负重上阵在战时当然很无益。但这给后续战役形成很大困扰,因为丢弃的背包战后相称一部分找不到了。作为奖惩,陆军让兵士本身出钱重新买回设备。
硝烟染黑了年青的脸庞,汗水顺着下巴滴下,脸上黑一块白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