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混一满汉[第1页/共4页]

“爵相,”赵烈文说道,“目下,有些事情,只好摆在内心头想,远未到宣之于口的时候啊!”

赵烈文微微一笑,“这道圣旨里有‘完人’二字,《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里,语及史宪之等人,则有‘千古完人’四字,爵相,你看,这个照应,是不是很风趣呢?”

再顿一顿,“至于满汉之别,更是未着一字。”

“爵相,”赵烈文说道,“黄梨洲这一类高论的苦头,我们也是很吃过一番的!平洪杨那几年,言路上头,不晓得有多少吹毛求疵的?哼,单单是吹毛求疵还算好了,还不晓得,公开里有多少使绊子、下刀子的呢!”

咸丰七年,曾父归天,曾国藩回籍奔丧,两次上疏,要求在家终制,彼时贼炽方张,朝廷要曾国藩“夺情”,但曾国藩畏于清议,死活不肯挪窝,朝廷无可何如,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

“你是说清流?”

“是”赵烈文说道,“很吃了轩邸的几次瘪,温馨很多了!”

夏允彝是复社的骨干之一。

赵烈文眼中放光,“其二混一满汉!”

曾国藩沉吟了一下,笑了一笑,“我想起夏瑗公著《幸存录》,说‘东林之持论高,而于筹边制寇,卒无实着’;黄梨洲大动肝火,著《汰存录》驳斥,说‘夫筹边制寇之实着,在于亲君子、远小人罢了’呵呵!”

“新政、洋务,”赵烈文持续说道,“方兴未艾,百里未过半,再往前走,必然另有更多那班卫羽士看不惯的新奇物事出来,上意之‘道’,卫道之‘道’,不是同一条‘道’,那么,该走那一条‘道’,现在就替要他们划出来”

“不错!我看,我们的清流、明季的东林,实在一脉相承!”

“轩邸的祭文,倒是有清以来,第一次完整泯息顺逆之别!”

“‘周顽、殷义,一视同仁,此当时矣!’”

直至一年半以后,福建局面腐败,在朝廷的一再严敕之下,曾国藩才再次出山,办理浙江军务,驰援福建。

“嗯”曾国藩一边儿想,一边儿说,“高宗纯天子颁给国史馆、修编《明季贰臣传》的上谕里,说的很清楚:立《贰臣传》,为的是‘崇奖忠贞’、‘风励臣节’,祖复宇、洪亨九等之以是被移入《贰臣传》,是因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辄复畏死幸生,忝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

“以是,就要‘贬’、就要‘抑’?”

顿了一顿,“高宗纯天子表扬阎丽亨、史宪之等‘胜朝殉节诸臣’,将祖复宇、洪亨九等‘望风归附’者打入‘贰臣’,取的是‘君为臣纲’的大义‘为万世臣子植纲常’嘛!顺逆之分,并没有任何窜改本朝为‘顺’,‘胜国’为‘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