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混一满汉[第2页/共4页]

“嗯”曾国藩一边儿想,一边儿说,“高宗纯天子颁给国史馆、修编《明季贰臣传》的上谕里,说的很清楚:立《贰臣传》,为的是‘崇奖忠贞’、‘风励臣节’,祖复宇、洪亨九等之以是被移入《贰臣传》,是因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辄复畏死幸生,忝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

“在这班卫羽士的眼中,”赵烈文嘲笑,“独一之紧急者,只要他们的‘道’;天下虽大,来来去去,也不过就两小我,一‘君子’、一‘小人’!除此以外,那里另有多少位置,留给社稷?留给朝廷?”

再顿一顿,“至于满汉之别,更是未着一字。”

“虽未直接提‘顺’、‘逆’的字眼,不过,以‘周’喻‘顺’,以‘殷’喻‘逆’意义是一模一样的!

“东林、复社,”曾国藩说道,“一脉相承,相互照应,实在,本来该算是‘本身人’了。”

“爵相,”赵烈文说道,“目下,有些事情,只好摆在内心头想,远未到宣之于口的时候啊!”

赵烈文明天说话,几次暗讽高宗这天然是不成制止的,高宗褒史可法,辅政王贬史可法,只要站在辅政王这边儿,高宗那边儿,天然就难堪了。

“‘实着’既然如云烟,这个城,守得住、守不住,天然也同为云烟了!”

赵烈文微微一笑,“这道圣旨里有‘完人’二字,《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里,语及史宪之等人,则有‘千古完人’四字,爵相,你看,这个照应,是不是很风趣呢?”

*

微微一顿,“至于甚么是‘君子’?甚么是‘小人’?东林就是‘君子’!与东林唱反调的,就是‘小人’!一句话,非吾族类,就是‘小人’!”

“不错!我看,我们的清流、明季的东林,实在一脉相承!”

“不错!不管成心偶然,这班人,倒是裹乱的居多些!”

直至一年半以后,福建局面腐败,在朝廷的一再严敕之下,曾国藩才再次出山,办理浙江军务,驰援福建。

“‘周顽、殷义,一视同仁,此当时矣!’”

曾国藩眉头微蹙他不喜好用这类刻薄的语气月旦人物;不过,终究还是无可何如的笑了笑,没说甚么。

曾国藩微微一笑,“现眼?”

曾国藩沉吟了一下,笑了一笑,“我想起夏瑗公著《幸存录》,说‘东林之持论高,而于筹边制寇,卒无实着’;黄梨洲大动肝火,著《汰存录》驳斥,说‘夫筹边制寇之实着,在于亲君子、远小人罢了’呵呵!”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