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古韵《无衣》[第1页/共3页]

晟旷见礼后叹道:“晟旷微名若得以传播后代,当全赖李贤侄这一首《无衣》!”

晟旷落座后问道:“不知陛下召臣前来见驾有何利用?”

帝乙的发问惊醒了发楞的殷受,他定必然心神,回身禀道:“父王,这是中谏大夫李大人公子李靖所作之诗。因为是一首很少见的四言古韵,以是儿臣初见之下有些惊奇。”

除了他们两个,另有三个少年因诗作获得帝乙嘉许而受赐御酒。

帝乙笑道:“朕本日获得一首绝妙好诗,欲为其谱出曲调。晟卿乃我大商第一乐道大师,朕天然第一个便想到了你。在朕看来,也唯有晟卿所谱之曲,才配得上此诗!”

李靖吓了一跳,仓猝闪身躲开,在一侧拱手行礼道:“晟大人这是何意?折煞李靖!”

在三十余首诗作当中,杨任一首咏竹自况的五言诗大受帝乙喜爱,将诗中“有节骨乃坚,谦虚品自端。任尔风雨骤,宁折不肯弯”几句几次吟哦,亲手斟了御酒一杯犒赏杨任。黄飞虎所做一首诗的文采意境都只平平,但最后的“愿将千骑逐轻车,誓凭宝刀战胡酋”两句中包含的豪壮之气和报国之志非常帝乙嘉奖,亦受赐一杯御酒。

“王儿!”帝乙叮咛一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口中悄悄吟哦,帝乙的眼神越来越亮,蓦地重重一掌击在面前的几案之上,大笑着连声赞叹道,“好!好一曲《无衣》!速宣大乐令晟旷入见!”

帝乙仓猝向殿外招手,顷刻间便有四名内侍抬着一面用朱漆木架安设的牛皮战鼓出去,遵循帝乙手指的方向摆在大殿正中。

李靖实在没有推测本身盗用的这首诗会闹出这么大的阵容,忙起家行礼,口中连道:“杨兄过奖,忸捏,忸捏!”内心倒是当真忸捏不已。

“喏!”殷受的双目中略过一丝庞大神采,朗声诵出李靖看似随便而为的诗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发兵,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发兵,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发兵,修我甲兵。与子同行。”

帝乙笑道:“晟卿不必多礼,且坐下发言。看座!”

晟旷现在仿佛堕入如癫如狂的地步,也不向帝乙叨教,径高傲踏步走到战鼓近前,伸手抄起木架上搁着的两根鼓锤,轮开双臂奋力敲击。在一阵密如骤雨、轰如雷震的鼓声以后,晟旷双臂放缓,扯着略显沙哑的嗓音,唱出这一首《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发兵,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发兵,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发兵,修我甲兵。与子同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