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下葬前的法事(二)[第1页/共3页]

因而,超度亡魂的人就做出了引魂幡这类能够指引灵魂方向的东西,使得灵魂去到它该去的处所。而灵幡两侧飘带所写的字要求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苏承鹤的引魂幡上写道:金童前带路乘龙东去,玉女送蓬莱驾鹤清闲。

亥时,一样在歇息过以后的道长们用一阵锣鼓声提示苏家人,“打绕棺”的时候到了。这是本场法事的最后一个环节,“打绕棺”的全部过程里锣鼓唱经声不能断。孝子要在道长的带领之下跟着道长一起环绕棺材转圈。在这全部“打绕棺”的过程中,阵法道长也是一边行走一边唱诵经文。

阵法道长一手托幡底一手将引魂幡慎重地交给苏志明。

葬礼的端方:父亲亡则以左手持引魂幡;母亲亡则以右手持引魂幡。手持引魂幡的时候,须将引魂幡杆靠在胸前,幡高过甚顶。在明天一早苏承鹤被埋入陵墓以后,这个引魂幡将被插在他的陵墓前,随风飘荡。

歇息间,苏志杰也不忘号召儿子孝军区给阿谁棚里看热烈的乡亲们添茶递酒,也趁便加了一些生果零食。看热烈的人群中,有一些孩子惊骇便在法事开端不久恳求着父母带着本身回家了,一些是看时候太晚了便也回家了。苏孝军去添酒水的时候,就只剩下村里几个胆小的年青男人了。

一时候,锣声、鼓声、唱经声响彻被夜色覆盖着的蚕乡。

依礼,白幡应由宗子扛举。

同第一圈一样,一圈结束后他们站定在道台前,道长念诵经文后又开端下一圈。

但,苏承鹤老翁脚下有四代人,可谓四世同堂。如许的亡者道长理应再筹办花、红二幡才是。可风俗干枯,只徒剩情势罢了。连道长都不在乎细节了。

花幡由红绿相间的布条或纸构成的,送葬的步队中人如有人举花幡则代表亡者有孙子。

唱毕,阵法道长表示宗子苏志明上前。法事开端之前道长跟苏家兄妹相同过前后挨次,是以没有被叫到的孩子们持续站在道台左边等候,并无慌乱之态。

阵法道长跟着法事的锣鼓唱经声左手持引魂幡,引魂幡高过甚顶,右手合十并拢竖持于胸前。一手动摇引魂幡,一边默念佛文,顺着特定的万字阵法在阵中行走。阵中行走的线路很同一,是为佛教的万字符。阵法上,万字符的每一个节点上都被供上了香炉,炉内供奉着不灭的红蜡和香。小香炉放在每个万字节点上,乍看之下更像一个三横三纵的阵法,可地上用石灰粉撒出了一个万字符,让人能清楚地看出来这是万字阵法。道长手持引魂幡在万字符里行走了整整七圈。最后一圈在道台前站立,五人合唱经文数十句,五人的和声很浑厚,铜锣声也格外大了一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