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桑之地,今名为孔窦,在鲁南山之穴。外有双石,如桓楹起立,高数丈。鲁人弦歌祭奠。穴中无水,每当祭时,洒扫以告,辄有清泉自石间出,足以周事。既已,泉亦止。其验至今存焉。
崑仑之墟,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绝以弱水之深,又环以烈焰之山。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养滋善于烈焰当中,故有火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则其鸟兽之毛也。汉世西域旧献此布,中间久绝。至魏初时,人疑其无有。文帝觉得火性酷裂,无含生之气,著之《典论》,明其不然之事,绝智者之听。及明帝立,诏三公曰:“先帝昔著《典论》,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庙门以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至是,西域令人献火浣布法衣,因而刊灭此论,而天下笑之。
临沅县有一户姓廖的人家,世世代代都很长命。厥后,这家人搬家别处,子孙老是短命。别的人家迁到廖家老宅居住,也能世代长命。这才晓得是这个宅院的原因,但不清楚详细启事。思疑与红色的井水有关,因而发掘井的摆布两边,挖到前人埋藏的几十斛朱砂。朱砂浸水的汁液渗入井里,以是饮用这口井水的人能长命。
①挹:舀。
【译文】
泰山澧泉
焦尾琴
龟化城
【译文】
蔡邕曾经来到柯亭,那边的人用竹子做屋椽。蔡邕昂首打量,说:“真是些好竹子啊!”便拿它做成了笛子,这笛子吹奏起来音色宏亮。有一种传言,说蔡邕对吴郡的人说:“我畴昔曾经路子会稽郡高迁亭,瞥见那边的屋子,东面那间第十六根竹椽能够用来做笛。”拿下来做成笛子,公然能吹出奇特的音乐。
战国时,秦惠文王二十七年,秦惠文王派大臣张仪去构筑成都城。筑了多次,城墙都倾圮了。一天,俄然有一只大乌龟浮出江面,游到东面子城的东南角就死了。张仪拿这事去扣问巫师,巫师答复说:“遵循乌龟的表面筑城。”遵循巫师所说的,城公然筑成了。以是这座城叫做“龟化城”。
江东有一种名叫“余腹”的鱼,曾经,吴王阖闾巡游长江,在此设席宴饮,剩下很多生鱼片,因而就丢弃到江水里,窜改成了鱼。说的就是现在一种名叫“吴王脍余”的鱼,长约几寸,像筷子一样大小,犹自还是生鱼片的形状。
【译文】
木蠹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