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摆荡。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摆荡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见闻觉知同名大者。盖常遍故。如前文释 二斥劝研详

长水沙门子璇集

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奥妙法音。如同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迷惑地 满慈子善说法要。众推无上。今闻佛说。未尽领解。犹坏耳者对微细声远逾百步。讵能明辩。第一义谛奥妙寂灭。微细声也。闻而不解与不闻等。犹聋人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逾百步也。说斯等法律我除惑。犹拘疑网未尽悔结。故引比也 二比论得失

统统人间诸统统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向执心外有法。今悟法法唯心。离实相外没法可得。故交间物皆菩提也。菩提云觉。觉便是佛。若执无情无佛性者。请看此文。纵信无情有性。仍说不具诸法。遂令佛性派成其二。一具法佛性。谓有情性。二不具法佛性。谓无情性。若此派分。何异他说无情草木无佛性耶。今立量示云。统统草木是有法。定具诸法故为宗。因云有佛性故。同喻如有情。正教量云。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妙觉湛然周遍法界含吐十方宁有方所。禀彼说者。宜悉详之 三反顾遗身益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当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太虚处我心中。尚如片物在掌。更观所生微质。于心大小如何。故举空中一尘。存亡岂辨。喻至小也。如湛下再举沤喻了身无生也。前喻犹存小相。今喻相本无生。故此二喻各显一意 四妙获元心益

人间无知。惑为人缘及天然性。皆是识心别离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七识性四。一总标无性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 二发难广破二。一发难标征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 破两亦也。同即一也。明暗互灭故云相背。若与一同见即随灭。如前所破。明暗虚空离此无见。亦异不成

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 破根生也。有相有见。相无见无。根尚无形。识从何发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上句同佛化。上求下化悲智贰心。一一先悟妙觉明性。从深理生。故名深心。以此贰心。承顺尘刹诸佛化行。无二无别。故名为奉。下句结报恩。大论云。借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 二重请证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