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可知
五辨其真妄二。一推妄地点七。一破在内二。一立四。一牒前以语
汝之心灵。统统了然。若汝现前所了然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很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 心能灵鉴。表里俱缘。故云统统了然。向外既了万缘。在内合知藏腑。颇犹可也。亦语辞也。汝观众生。可有此者 二纵破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一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二
统统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室外之烛不及内明。身外之心何能倒映。此计心有离身之过。故下破之
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必 汝当今眼根自知身处自发非互阙者。须有贰心。知即心也。凡是故意。皆当作佛。岂汝一身成两佛耶。此之四段。展转破逐。皆由前文内对所偏见面之执妄情骚动执计多端。故尽破之令无所救 二结破
阿难白佛言。世尊。统统人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 下文有十二类。今举大数。凡夫造业分歧感果不同。名为异生。统统人间者。举依显正也。前举凡心在内。后指佛眼在面。欲取例己亦复然也 二指已结答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 牒转计也。此计。由前以暗室暗例面前暗。分歧成内。恐彼计云。我所见暗与暗室暗二体分歧。何也。彼暗室暗是身外暗。名为外见。以是开眼之所原因。我所见暗是身内境。名为内对。以是合眼之所原因。今取合眼所对之暗名为见内。非同所见室中暗尔。如何不得见暗名内。故此牒也。然诸师叙计殊不清楚。盖译人巧略。但牒罢了有智请详。无执麻矣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存亡皆以直心 诸佛同道。脱苦得乐。皆由直心者。此有二种。一发言无子虚。如此文所劝净名道场。二向理之心。无别岐路。即如起信三心之直心也故论云。一者直心。正向真如法故。此为二行底子也。今此经意须具二焉。始令发言无妄。终成向理心绝。方为十方同道 三结益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转救也。若如前难。令碰甲等。理恐不然。以心能鉴觉。但名为知。眼有照明。方称曰见。若将心知。为目睹者。必无此理。故云非义 二破
长水沙门子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