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出。命终以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安闲天 行事交者此亦横陈也。前虽亡味。会境犹起欲心。此则偶然。故云了然超出。然今且约无粗相说。岂亡微细爱欲。以未离欲界故。化无化者。化即第五天。无化即下诸天。俱舍云。乐受用他所窜改五欲境故。以有安闲力遣他窜改而受用之。故云他化安闲。上之六天。皆因欲心渐轻得报渐胜。若情欲重者必不生天。俱舍颂云。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亦明受欲轻相也 二结示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已伏欲惑。故云欲习既除。得上初禅放心闪现。故云离欲心现。此结上也。于诸下正明此天。于定共戒爱乐随顺梵行成绩防非不失。此则兼护律仪净戒成德匡弼梵主。故名梵辅 三大梵天
光光相然。晖映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畴前少光。更发多光。光相转增名光光相然。光相圆明映十方界。境随光净遍成琉璃。由定渐增。定光发照必无涯际。名无量光 三光音天
净空现前激发无边。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净空即静乐也。放心转胜。激发此乐令其无涯。乐既无涯。方是成绩净乐之义。此则名为彻意地乐。遍身轻安名无量净 三遍净天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三)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九(之一)
阿难。人间统统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聪明 此总明修心之人须假禅定然后发慧。定慧均平方称静虑。若不尔者。不得名禅。意显此四位中皆因禅慧。然于此中所伏惑习差降有异。故分诸天。下自辨释。或可此文约人间人不修无漏禅定不发无漏正慧。遂感四禅果报不能出离。凡夫虽曰修禅。但是有漏六行事观不离虚妄不名禅那。以下文云。此三胜流虽非正修真三摩地。又云。但能执身不可淫欲等。又下结云。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产生妄有三界等 二列释四。一初禅二。一释三。一梵众天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美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王为梵主。故云统摄。戒定慧具。故云美满梵行。此结前也。澄心下正明此天放心转胜。故云澄心不动。定光亮发。故云寂湛生光。二禅已上。离觉观故。无有说话。但以放心发光。以光胜劣分其位次。此天喜相初生。慧光尚劣。名少光天 二无量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