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别离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拜别离音有别离性 若因佛说法生别离心。此别离心本无自性。故属缘尘。随尘有无。非是常住。但如其客 二喻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讲妙明元心云何无还。唯垂哀愍为我宣说 心性之言通于真妄。阿难执者是妄。如来示者为真。今以所执之生灭。疑于所示之妙明。故云则如来讲云何无还。还犹灭也 二如来约相对辨三。一约权标指以许说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人。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此表无缘慈悲应机而说不待请也。色谓十一种色。心谓八识心王。诸缘即总指色心。或可别指不呼应行。心所即五十一心所。诸所缘法谓六有为也。此上五位一百法摄诸法尽。皆是至心之所现起。如镜现像不离于镜无体可得。问前五有为名体俱假。可同前法无体如影。真如有为。名假体实。为诸法性。何言无体如影象耶。答此宗所说真如犹是对妄而立。既因对待还成妄法。以下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又云。有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圆觉云。圆觉流出统统清净真如菩提涅槃等。由是五位诸法唯心所现。皆同影象也 二显真示妄斥其倒情二。一就法辨释迷情五。一标指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然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 色身粗相童耄易知。见性不迁诚难觉了。对此辨异。令悟无生也 三克指常性斥彼置疑
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 不成见故非色。缘会有故非空。言冥谛者。或云冥性或云自性。梵云僧伽奢萨咀罗。此云数论。立二十五谛。最后一谛名为冥性。计觉得常。第二十五名为神我。亦计为常。我思胜境。冥性即变二十三谛为我受用。我既受用。为境缠缚不得摆脱。我若不思冥谛稳定。既无缠缚我即摆脱。名为涅槃。如别处说。拘舍梨者。非即数论。是彼类耳。趣尔举也 三结责非主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本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无异之语甚好考虑。一往粗浮。再思有旨 三问答见有童耄
比方有客。投止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此明缘心随境来往。至心湛然常住。以客喻妄。以主喻真 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