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第5页/共6页]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当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呼应,犹拔刺雪污,工巧崇高,可得闻乎?

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气候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谓胜至,报气屈就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六合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

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

帝曰:其抱病何如?

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以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

帝曰:请言其制。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嗌塞,心鬲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

帝曰:幽明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骨行足病,瞀热以酸,肿不能久立,溲便变;主胜则厥气上行,肉痛发热,鬲中众痹皆作,发于胁,魄汗不藏,四逆而起。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分歧何如?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