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扬过后,用水淘洗将灰尘污垢完整洗洁净,再晒干,然后入磨。小麦有紫皮和黄皮两种,此中紫皮的比黄皮的好些。好的小麦每石可磨得面粉一百二十斤,差一点儿的所得要减少三分之一。
凡稻米既筛以后,入臼而舂,臼亦两种。八口以上之家掘地藏石臼其上,臼量大者容五斗,小者半之。横木交叉碓头(碓嘴治铁为之,用醋滓合上),足踏其末而舂之。不及则粗,过分则粉③,精粮今后出焉。晨炊无多者,断木为手杵,其臼或木或石以受舂也。既舂今后,皮膜成粉,名曰细糠,以供犬豕之豢。荒歉之岁,人亦可食也。细糠随电扇播扬分去,则膜尘净尽而粹精见矣。
【注释】
最好的稻谷是此中九成是饱满的谷粒,只要一成是秕谷。如果风雨不调,耘耔不及时,那么稻谷也能够呈现只要六成饱满而四成是秕子的环境。去掉秕谷的体例,南边都用风车扇去。北方稻子少,多用扬场的体例,也就是用扬麦子和黍子那样的体例来扬稻子,这总的来讲不如用风车那样便利。
①九穰(ránɡ)一秕:十个谷壳中九个饱满,一个空瘪。
⑥杵臼(chǔ jiù)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小过”为《易》之卦名,其象“艮下震上”。艮为山,震为木,恰是木杵捣石臼之形。
对小麦而言,它的精华部分是面。稻谷最精华的部分是舂过多次的稻米,小麦最精炼的部分是几次罗过多次的小麦面。
稻谷去掉谷壳用的是砻,去掉糠皮用的是舂或者碾;但是用水碓来舂,也就同时起了砻的感化。枯燥的稻谷用碾加工也能够不消砻。砻有两种:一种是用木头做的,锯下一尺多长的原木(多用松木)砍削并分解磨盘形状,两扇都凿出纵向的斜齿,下扇安一根轴穿进上扇,将上扇中间挖空以便稻谷能从孔中注入。木砻如果加工到二千多石米就不能再用了。用木砻加工,即便是不太枯燥的稻谷也不会被磨碎,是以上缴的军粮和官粮,不管是大量运走或当场储藏的大量稻谷都要用木砻加工。另一种是土砻,破开竹子编织成一个圆筐,中间用洁净的黄土添补压实,高低两扇都镶上竹齿,上扇安个竹篾漏斗用来装稻谷。稻谷从上扇用竹篾围成的孔中注入,土砻的装谷量比木砻要多一倍。稻谷略微潮湿一点,在土砻中就会磨碎。土砻加工二百石米就坏了。利用木砻的必须是身材强健的劳动力,而土砻即便是体弱力小的妇女儿童也能胜任。老百姓吃的米都是用土砻加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