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坯有两种:一种叫做印器,有方有圆,如瓶、瓮、香炉、瓷盒之类(朝廷用的瓷屏风、烛台也属于这一类)。先用黄泥制成模印,模具或者对半分开,或者高低两截,或者是全部的,将瓷土放入泥模印出瓷坯,再用釉水涂接缝处让两部分合起来,烧出时天然就会完美无缝。另一种瓷坯叫做圆器,包含数不堪数的大小杯盘之类,都是人们的平常糊口用品。圆器产量约占了非常之九,而印器只占此中的非常之一。制造这类圆器坯,要先做一辆陶车。用直木一根,埋上天下三尺并使它安定。暴露空中二尺,在上面安装一上一下两个圆盘,用小竹棍拨动盘沿,陶车便会扭转,用檀木刻成一个盔头戴在上盘的正中。
凡瓶窑烧小器,缸窑烧大器。山西、浙江省分缸窑、瓶窑,余省则合一处为之。凡造敞口缸,旋成两截,接合处以木椎表里打紧,匝口⑦坛瓮亦两截,接合不便用椎,预于别窑烧成瓦圈,如金刚圈形,托印其内,外以木椎打紧,土性自合。
至于皇家宫殿所用的瓦的制作体例,就大不不异了。比方琉璃瓦,有的是板片形的,也有的是半圆筒形的,都是用圆竹筒或木块做模型而逐片制成的。所用的黏土指定要从安徽承平府运来(用船运三千里才达到京都,有掺沙的,也有强雇民工、抢船承运的,坏处非常大。乃至承天皇陵也要用这类土,但是没有人敢发起来改正)。瓦坯形成后,装入琉璃窑内,每烧一百片瓦要用五千斤柴。烧胜利后取出来涂上釉色,用知名异和棕榈毛汁涂成绿色或青玄色,或者用赭石、松香及蒲草等涂成黄色。然后再装入另一窑中,用较低窑温烧成带有琉璃光芒的标致色采。京都以外的亲王宫殿和寺观古刹,也有效琉璃瓦的,各地都有它本身的色釉配方,制作体例不必然都不异,普通的民房则制止用这类琉璃瓦。
【注释】
【译文】
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⑦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⑧嗡邑者为中,丰城诸处者为下也。凡使料煅过以后,以乳钵极研(其钵底留粗,不转釉),然后调画水。调研时色如皂,入火则成青碧色。凡将碎器为紫霞色杯者,用胭脂打湿,将铁线纽一兜络,盛碎器此中,炭火炙热,然后以湿胭脂一抹即成。凡宣红器乃烧成以后出火,另施工巧微炙而成者,非世上朱砂能留红质于火内也(宣红元末已失传,正德中历试复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