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笃泥:今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
添补船板间的裂缝就要用捣碎了的白麻絮结成筋,用钝凿把筋塞进裂缝里,然后再用筛得很细的石灰拌和桐油,以木棒舂成油团状封补在麻筋内里。浙江温州、台湾、福建及两广等地都用贝壳灰来代替石灰。船上所用的帆索是用大麻纤维(也叫火麻子)纠绞而成的,直径达一寸多的粗绳索,即便系住万斤以上的东西也不会断。至于系锚的那种锚缆,则是用竹片削成的青篾条做的,这些蔑条要先放在锅里煮过然后再停止纠绞。拉船的纤缆也是用煮过的篾条绞成的,每长十丈以上要在篾条中间做个圈作为接口,以便碰到停滞时能够用手指着力将篾条夹断。竹的特性是纵向拉力强,一条竹篾能够接受极大的拉力。凡是经三峡而进入四川的下水船,常常不消纠绞的纤索,而只是把竹子破成一寸多宽的整条竹片,相互连接起来,这就叫做火杖。因为沿岸的崖石锋利得像刀刃一样,恐怕破成竹篾条反而更轻易破坏。
凡船制底为地,枋为宫墙,阴阳竹为覆瓦。伏狮前为阀阅,后为寝堂。桅为gōng弩,弦篷④为翼,橹为车马,纤⑤为履鞋,绰索⑥为鹰雕筋骨,招为前锋,舵为批示主帅,锚为扎车营寨。
帆船大多都是用竹子傍友编织的,每编成一块就要夹进一根带篷缰的篷挡竹做骨干,如许既能够逐块折叠,又能够让帆船紧贴着桅杆升起。运粮船中间的桅杆上所挂的帆,需求十小我一齐用力才气升到桅杆顶,而两端的桅杆上所挂的帆只要两人就充足了。安装帆索时,先将直径约一寸的木制滑轮绑在桅杆顶上,然后腰间带着绳索爬上桅杆,把三股绳索交叉着穿过滑轮。帆船受的风力,顶上的一叶相称底下的三叶。当调度得精确别扭而又借着风力时,将帆扬到最顶端,船会进步得快如奔马。但是如果风力不竭增大,就要逐步减少帆叶(碰到很大的风,帆叶鼓得太短长而降不下来时,就要利用搭钩)。风力很狠恶时,只带一两叶帆也就充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