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美国、加拿大的讲学与创作[第3页/共5页]

《四世同堂》为甚么是残破的?1949年朱,为甚么很多人要写信叫他返国?

当时去接他们的是朋友乔志高(高克毅)。乔考虑到老舍在英国糊口多年,将他安排在闹市中间不太合适,就在一家初级室第旅店史丹霍饭店订了房间。几天后老舍他们就搬离了旅店,去了闹市中间的塔夫脱饭店。因为那边的房价便一1946年摄于 宜,而美国国务院的补助有必然的标准,超越的钱得本身付。

舍第二次长时候出国,是政治性产品。

8月他们又应加拿大当局聘请,去那边停止了一个月的观光、旅游和讲学,遭到欢迎,各大报纸载文先容和欢迎他们。老舍爱好花草,他发明加拿大很多都会街道电灯柱顶端,都挂有一对花盆,各种鲜花发展此中,并有专门设想制造的汽车给柱顶的盆花浇水,不免感慨。

来美之前,老舍的《骆驼祥子》曾被翻译成《洋车夫》,成为脱销书,他们每到一处,都遭到热忱的欢迎,列席本地文明活动。但美国人只对《洋车夫》的作者感兴趣,老舍有感于他们对中国近况,特别是中国作家的创作贫乏体味,曲解颇多,讲学时,就把讲题定为《中国文学之汗青与近况》、《中国艺术的新门路》等,曹禺则讲《中国戏剧之汗青与近况》,但很多美国人不感兴趣。主持者操纵听众心机,拉着《洋车夫》的作者到处报告,弄得老舍很痛苦,他的报告听众未几,人们不想晓得中国人的磨难。

以后,他白日和郭镜秋密斯一起事情,边写边译他的新作《鼓书艺人》。这部小说是老舍在美国完成的第二部长篇,完成时候约在1948年夏至年底。取材于重庆,以老舍老友、闻名鼓书艺人傅少舫和养女傅贵花为原型,写抗战期间大火线曲艺艺人的糊口和他们的思惟窜改它对研讨老舍的思惟生长有着首要的意义,标记取老舍思惟的严峻转折。老舍写几章交给郭,郭译后还几章,再取几章新的,翻译时候比写作时候稍晚一点。约莫到1949年春季就完成,1952年在美国出版,书名是The Drum Singers。返国今后,老舍以一样的题材创作了话剧《方珍珠》,是《鼓书艺人》的姊妹篇。

他只好顺原路返回塔夫脱饭店,开包裹一看,内里包着几层破报纸和一块砖头。

4月到纽约后,还产生了一件不测。

接下来老舍和曹禺会晤了旅美的中国电影演员王莹,在王莹的安排下与闻名女作家赛珍珠座谈了两次,拜访了旅美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