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如果本身死守孤单,也不是不成能。早在1957年,西方有客人来,就问过他,为甚么要插手那么多活动,你是个作家,就该用心写作。
1958年“大跃进”,老舍也几次列席各种座谈会、誓师会,很多作家都提出了本身的跃进打算,老舍没有打算,但也不甘掉队。想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需求他做的事也实在太多了,他不但有着天下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官方文艺研讨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等数不清的头衔,还是《北京文艺》、《说说唱唱》的主编,数不清的集会、活动与学习在等着他,文艺界的、非文艺界的,海内的、外事的,都要他去伴随拜候、用饭、座谈、出访,真是应接不暇。现在加上个“跃进”,他病倒了,勉强住了一个月院,略微好转,稍可活动,他就走削发门,短短几个月,写出了三个脚本,《红大院》、《女伴计》、《百口福》,反应大跃进期间,都是他不熟谙的体裁,质量可想而知。
六十年代初,老舍的话剧成心躲避了实际题材,写了一些儿童、汗青、民族等题材的作品。但上面的存眷、变动指令始终没有断过。1962大哥舍发牢骚:“写童话剧《宝船》,我就恐怕把天子写胖了写瘦了,写的分歧适就会引来攻讦。”1965年,老舍的创作较着跌入谷底,他没法适应环境严峻的标准。他看了很多当代戏,但很少表态,想尽力跟上情势,但又力不从心。北京人艺一个老编剧蓝荫海与老舍同在北京郊区密云县体验过糊口,他感喟道:老舍写的真苦,苦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