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汉隶为篆、楷中间过脉。《石门颂》篆意多;《西狭颂》楷意多。
(7)古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天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19)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天然虚。
(69)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ˇ
(25)“水流心不竞,云在乎俱迟。”此两句极尽书法之妙。意到笔随,不设用心,是上句气象也;无垂不缩,欲往仍留,是下句气象也。
(66)褚书高超,欧书沉潜。学欧不成,刻鹄类颊鹜;学褚不成,画虎类狗。
(21)逆笔起,最失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95)颜柳得寂静之貌,而失之板。
ˇ
(75)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便能如人意。
(58)欧书用笔,不方不圆,亦方亦圆。学者欲其方,易机器;欲其圆,易世故。此中动静,最宜微会。
(40)不贵多写,无间断最妙。
(57)唐朝诸贤,运笔有静躁之分,立体有夷险之别,实则殊途同归,无所别离。
(18)黄山谷曰:“诗不成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余谓书亦不成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
(26)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53)蝇头楷宜用大笔提空写,势乃展开。
(72)颜书贵端,骨露筋藏;柳书贵遒,筋骨尽露。
ˇ
(67)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之步位,一字有一字之步位。一画走作,即为一字之累;一字走作,即为通幅之累。若汉与六朝,自可因失得救,因难见巧,非若唐碑之一无假借也。
(83)初学书,先须大书,不得从小。
(77)学一家书,知其好不知其恶,学诸家书,好恶了然矣。
(94)欧阳得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
(81)好古不知今,常常入于恶道;趋时不知古,侵侵陷于时俗。
(46)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古怪,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分。
(15)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73)山谷擘窠书,学《鹤铭》,瘦劲清栗,真出铁石手腕。
(34)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38)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39)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49)强毫弱纸,强纸弱毫,刚柔相济,书乃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