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部大人府坐落于天街西侧,府傍大池,虽不是绚丽恢弘,显得有些低调,但占地不小,府中亭台回廊,风帘翠屏,自有一番书香家世的味道。
崔浩的正妻出身太原高门郭氏,温良淑蕙,知书达礼,崔浩刚一坐下,郭氏便忍不住拿出几本线装书对崔浩说道:“夫君,翰林书苑来了新书,多为河西大儒所注,品类齐备,妾身本日共买三十多本呢,夫君请看,这是郭瑀所注的《春秋墨说》和《孝经综纬》。”
“我说宁参军啊,现在可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你还是从速去写诗吧,多备几首,我们大晋乃天下正朔,可不能在索虏面前丢人啊。”
PS:十天更新了近八万字,这更新速率还是很给力的,亲们,支撑也给力点吧,追读打赏,向汗青新书榜冲鸭。
“有没有结果总得试过才晓得啊,宁参军,我们出使鲜卑的目标是甚么?说白了不就是争夺一个对我晋国无益的成果吗?崔浩学问过人,是北魏不成多得的栋梁之材,如果能坑他一把,乃至把他爹崔宏也连累出去,进而让汉人在北魏朝堂难以安身,那对我们晋国而言,绝对是天大的利好啊。”
杨禹摊摊手打断他道:“宁参军你可不能怪我,这事是你被大粪弄得吃不下饭,来逼我出对策,我不弄这一出我们现在能消停?如果持续让那些人闹下去,不免会被故意人操纵,到时他们真的冲进驿馆起了抵触,我们另有幸理?”
宁寿之一看杨禹又是一副要搞事的模样,有些担忧地问道:“别的体例?杨使君欲待如何?这事我也想过,我们现在去拜访崔浩,恐怕也没甚么结果。”
至于崔浩会有甚么费事,管他呢,归正崔浩你的费事必然比我大。
关于这件事,刘青鸾倒是非常淡定,不但没有怪杨禹挑起这南北之争,反而对此事充满了等候。
城南驿馆里,杨禹他们终究能够消停消停了,没有人再来砸窗户,没有人再往驿馆里扔大粪,张勃他们仿佛出了一口恶气,大喊痛快。
一起上,杨禹他们谨慎张望,鬼鬼祟祟,恐怕别人发明本身的行迹似的。
杨禹已拜访过一次崔浩,对方避而不见,固然杨禹是悄悄去的。
宁寿之去找杨禹,想看看有没有甚么挽救的体例。杨禹笑道:“宁参军所言差矣,谁说我是一人战一国,这不是另有宁参军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