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流放沙门岛[第1页/共5页]

“爱卿,西边的事好好的和朕聊聊。”

文官在宋朝很少被直接杀头,根基上只是被降黜,被放逐,换个处所持续吃皇粮,天子哪天表情好了还能回到汴京仕进,宋朝几进几出的大官翻遍《宋史》,比比皆是。

是以在《水浒传》第17回,当济州府尹听到梁中书派来的人以“请相公去沙门岛走一遭”这句话时,竟吓得魂不附体。为了让部下的提点狱邢何涛尽快破案,也来了个上行下效,只给他十天刻日,还在他脸上刺下“迭配……州”字样,停止施压。

“放逐沙门岛。”赵佶几近是脱口而出。

熙宁期间,寨主李庆更是丧失人道,没有充足的食品豢养这些犯人,干脆将超额人犯扔进大海,两年内虐杀罪囚700余。由此看来被刺配到沙门岛的流犯的运气极其悲惨,生杀予夺由沙门寨主一手遮天,犯人昼禁夜囚,与死为邻。人身安然没有保障,朝不保夕。

天禧三年,两位文官流配来岛。沙门寨监押董索贿得逞,诬告谋反,杀死二人。其子进京,击登闻鼓鸣冤告状,成果死无对证,不了了之。

告百姓书原文以下:各位读者,本人在这里慎重声明,最新一期的《西纪行》连载:‘第五十五回’,作者确切另有其人,对于这类不负任务的报导,我们做出慎重报歉,成都府百废待兴,鄙人实在偶然写作,后续情节将会有所挨延,还望各位读者谅解,不过各位放心,等时势稳定下来,鄙人必然加更,以飨读者。

当时的岛内居住的黎族,与本地的移民相处并反面谐。本地人不能读誊写字,但端方诚恳。他们懒于耕作,以打猎为生。像在四川或福建的一部分处所一样,他们也是妇女操纵,男人在家照顾孩子。百姓的妇人在丛林中砍柴,背到市镇去卖。统统的金属器具如斧子、刀、五谷、布、盐、咸菜,都自本地输入。他们用乌龟壳和沉水香来互换,沉水香是中国利用甚广的驰名熏香。乃至米也自本地输入,因为本地人只吃芋头喝白水当作饭食。

“官家,这是流星马一个时候之前送来的。”蔡京赶紧将最新一期《新青年》上的告百姓书呈了过来,顿挫顿挫但是他的特长好戏,如果没有背工,他如何能在公相位置上稳如泰山的坐了这么多年,更不成能将方才的《新青年》递给赵佶,搬石头砸本身的脚,公相可向来不做。

沙门岛的办理当局一向是军方的长官,以是沙门岛也称沙门寨,长官称监押,也称寨主。岛上流犯定额,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审刑院将此岛额定刺配人数由200人,增加到300人还远远满足不了各地的需求。朝廷只供应300人额定口粮,但因为刺配沙门岛是是朝廷的定制,刺配最多时犯人达1400人摆布,口粮供应不上送过来的犯人大量增加,狱卒人数也必须与之婚配,因而岛上人满为患,岛户们有限的粮食产出底子没法不敷分,遭殃的当然是犯人,因而成批饿毙。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