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 木空炊火。以理推穷非香生处。既来无因。去复何往。以何为香而馨我鼻。此别察看香无生也 二观益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 我于向晦宴然安眠在于静室。平静之室洗心之处。故名清斋。静室闻香是有为相。即所观境也 二正察看二。一观行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旋其妄见循彼真元。尘见既销。精真洞发统统无碍。岂止障外细色罢了 二周利盘特迦三。一叙其起因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能观所观能痛所痛。寂无一法。故云纯觉遗身 五须菩提三。一叙宿悟
香严孺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 观香悟道。得童真位。名为孺子。初佛总教。观有为相。不的言香。如云统统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二依教修观三。一标观境
内脱身心。外遗天下。阔别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 根复故内脱。尘销故外遗。表里既亡。孰为三有而可处耶。故云阔别。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阔别得无生忍。故云法眼清净 三结答所问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一)首楞严经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二)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初以单空。空于诸相。故云入非。次以重空。空于空相。故云非尽。无亦空也。已上五人依根证入毕 三湛识循源证六。一舍利弗三。一叙宿悟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后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 亦云优波尼杀昙。此言近少。或云尘性。谓微尘是色之近少分也。因观不净白骨微尘。故觉得名。由多贪欲。故作此观觉得对治。复了色尘本如来藏。故云悟诸色性正二陈悟旨二。一观成得道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后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 憍陈那姓也。此云火器。其先事火。今后命族。五比丘者。初佛弃国入山修道。净饭乃命家属三人。一阿湿婆。二跋提。三摩诃男拘利。舅氏二人。一憍陈那。二十力迦叶。敕令随卫。五人奉命。后各舍去。在鹿园中共修异道。佛得果已思度何人。此五于我先曾营卫。即往为彼三转法轮。问言解否。陈那先答已解已知。诸天在空亦言其解。故佛命彼名阿若多。阿若多者此云解也。或言已知。鸡园精舍名也 二正陈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