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刺节真邪篇第七十五[第2页/共4页]

黄帝曰:取之稀有乎?

黄帝曰:善。此所谓弗见为之,而无目视,见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本身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岐伯曰:泻其不足,补其不敷,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

黄帝曰:刺节言解惑,夫子乃言尽知调阴阳,补泻不足不敷,相倾移也,惑何故解之?

岐伯曰: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于针也。

岐伯曰: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敷,实者不足,轻重不得,倾侧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复,倒置无常,甚于利诱。

黄帝曰:刺五邪何如?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邪,何谓五邪?

岐伯曰: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

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

岐伯曰: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发者,刺腑俞,去腑病也。去爪者,刺枢纽肢络也。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俞也。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写不足不敷,相倾移也。

岐伯曰:取之天容。

虚邪当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抟于骨,则为骨痹。抟于筋,则为筋挛。抟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抟于肉,与卫气相抟,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抟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来往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为痹。卫气不可,则为不仁。

黄帝曰:善。取之何如?

黄帝曰:刺节言去爪,夫子乃言刺枢纽肢络,愿卒闻之。

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此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此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荏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帝曰:善哉。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